很多年了,每逢有人问我一生中有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我会不容置疑地说:“共和国的开国大典我在现场!”面对那人的一头雾水,我会马上认真地说:“不是开玩笑哦,是我爸爸妈妈抱着我去的。”当然,这也是我的父亲母亲最自豪的事,常常挂在嘴边。
解放前,崇文区在北京的几个城区里相对贫穷,是手工业集中的地方。听父亲说,他九岁就跟村里人从河北冀县农村到北京学徒,做了工人,从上世纪40年代就住在崇文门附近的一条胡同里,1949年我两岁。盼星星,盼月亮,新世界要到来了,9月底的那几天,小院儿的几个邻居亢奋起来,他们“策划”一个行动:10月1号那天去天安门。那时,天安门广场没有这么宽广,周边有很多建筑物,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没有矗立起来。听父母亲说,9月30号夜里还没开始戒严的时候,他们把我裹严实,抱着我,和邻居们一起来到天安门,待在广场南面的建筑物里,兴奋地等到天亮,见证了共和国成立庆典的历史性时刻。他们的这个经历和感受成为他们以后几十年炫耀的资本之一。我渐渐长大了,记得父母亲和邻居们还时常得意地说起开国大典那天他们那成功的行动,说起远远地见到了毛主席和朱老总、威武雄壮的阅兵式、响彻云霄的激昂的口号声、漫天的红旗……他们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回味无穷。每到这时,母亲总也忘不了和我说一声:“你也去了啊,命真好。”我长大以后,每每去天安门,不论是在旭日东升的清晨,华灯初上的傍晚,还是参加“五一”、“十一”的庆祝活动,都会遥想开国大典划时代的庄严时刻,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紧密相连。
父母亲识字不多,在旧社会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因而坚持孩子们只要能考上学校就读书,不管生活有多困难。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我家兄弟姐妹7人都在上学,从小学到大学,只有父亲一个人在上班,生活很是拮据。父亲所在的工厂除了想方设法给予补助,孩子们中上大学和上中学的都享受助学金。父母亲对党和政府的感恩发自肺腑,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多次让我给工厂党委写信表示感谢,母亲还对我说:“要不是有共产党的领导,你早就是童工或童养媳了。”每当听到这句话,我不免又后怕又庆幸,是啊,我在家里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要是在解放前,母亲所说的我的命运也真有可能呢。母亲的这句话对我是刻骨铭心的,后来,我把这句话写进了入党申请书,努力学习上大学成了我的梦想,然而这个梦想随着“文革”爆发、随着我1968年去内蒙古的一个偏远农村插队而渐行渐远。
1976年,已是我到内蒙插队的第8个年头了,这一年,国家发生了大事件,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宣布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这无疑是20世纪国际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我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1977年秋的一天,国家恢复高考制度,高等院校马上招生的消息通过高音喇叭在县城上空廻响,这不啻是一声春雷让整个县城顿时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想方设法准备复习资料,好多人家的灯光从此通宵达旦,多年前的我要读书、要上大学的梦想就像火苗一下子被点燃。党中央直接下令恢复高考,单位拦也拦不住,好不容易报上了名,心里却紧张起来。由于1966年到1976年大学停止招生,积压了10年的中学生都要拼命一搏,涌入考场的考生洪流势不可挡。再想想自己,30岁,是准许报考年龄的上限,是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离开学校已经10年了,更何况机会来得突然,似从天而降,离考试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可能是我一生中过得最紧张的日子,时间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甚至一分钟一分钟地数着过,考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忘不了1977年12月14日,这天考语文,试卷发下来,作文比重很高,题目是“在红旗下”,我竟然一下懵住了,毕竟作文主观性强,我10年没提笔写文章了,不知如何下笔……不知道过了多久,想着想着,脑海里出现了一片漫卷的红旗,柔软的红旗好像在抚摸我,我顿时豁然开朗:从小到大近30年,我不是一直在红旗下成长吗?我何曾离开过红旗的指引!脑海里突然出现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那鲜花和红旗的海洋;听到了人们那欢乐、激昂的口号声;多次参加“五一”、“国庆”的庆祝活动以及在长安街迎接外宾那鲜艳的花朵和红旗都来到眼前;又似乎看到了天安门城楼上迎风招展的红旗,那是我每次回北京探亲都会去看的;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我要说!要写!来了灵感,心情激动,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交卷的铃声响了,我似乎还意犹未尽。
事后得知,1977年的高考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报名的考生570万,最终录取了27万,录取率4.74%,也就是29:1。我作为地区文科最高分被内蒙古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录取。
1977年的高考是个契机,它圆了我的大学梦,改变了我的命运,这机会是我们党勇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才得来的,感恩中国共产党!感恩改革开放!有人说这年的高考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哪有什么上天!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引路人,是我们一切幸福的保证。
我是一个幸运儿,是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大学毕业后我离开了县城,留在呼和浩特工作。1992年我回到北京,24年前我从这里出发去内蒙古一个贫困的小村庄插队。回到北京,不仅因为我的父母亲,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发小玩伴都在这里,还因为北京有天安门,它见证了我父母亲那辈人的苦难、奋斗和欢乐,它也见证了我的成长。到北京后,我有幸站在中央财经大学的讲台上讲授政治理论课,有机会向学生们讲我的父母那辈人奋斗的故事,讲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故事。
1968年我去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一个小村庄插队,向公社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年后我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把“我的命运与党和国家紧密相连”写进了入党志愿书。这是我20多年历经风雨的感悟,更是我和我们一家人几十年奋斗成长的切身体验。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走过71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漫步在长安街,徜徉在天安门广场,总是不由得回想起父母亲和我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仿佛并不遥远,就发生在昨天,我仍然回味无穷,仍然激情满怀,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衷心祝愿我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的党再创辉煌!
【个人简介】
李淑湘,女,汉族,1948年9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66年于北京女十三中高中毕业。1968年12月赴内蒙古丰镇县插队。1982年1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6月从浙江财经学院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现中央财经大学)工作,先后在政治理论教学部、经济系、经济学院任教。1999年9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2年6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94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6年9月在中央党校参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第四期)。2007~2013年任中央财经大学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执委会副主任。2005年被评为中央财经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中央财经大学优秀教师。曾任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北京高教学会政经、社建研究会会员。2014年1月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