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潜力,2019年6月11日晚,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二级关工委邀请我校会计系1999级校友,中国体育产业基金副总经理夏冰月女士为2016级本科生和2018级硕士研究生开展题为“投·向未来”专题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党总支书记、二级关工委主任林琼主持,副院长王裕雄参加活动。
夏冰月校友于1999-2003年就读于我校会计系,毕业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先后获得体育产业管理硕士、博士学位,兼具经济学教育背景和多项运动经历,在体育产业领域耕耘多年。
讲座伊始,夏冰月校友从不同人群对体育的认识出发,分析了是否具有运动员背景或运动经历对人们认识体育产业存在极大的差异。她以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为例讲述了运动员对体育的独特认知和深刻理解,强调了参与体育运动对从事体育产业的重要性。
为帮助同学们厘清体育产业的投资逻辑,夏冰月校友提出三个引导词,即体育(包括狭义的体育和广义的体育)、体育产业和中国体育产业。根据生产要素对产业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体育产业兼具三种类型的产业特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具备三大要素:体育消费的出现和不断发展;生产要素的供给不断扩大;消费文化的初步形成。目前来看,我国体育产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知识密集以及两者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向转化。
夏冰月校友分别对我国体育产业中的体育装备、场馆运营、赛事运营、体育培训、体育营销和体育服务等各个细分领域进行了投资机会分析。她提出投资分析实质上就是考察企业的营收能力和估值水平。除了企业所处行业和市场的宏观影响,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营收能力和估值水平,通过体育文化的形成进一步激活各类IP并构建高效业务闭环,将投资人的钱最大限度用在增加利润上,从而提升企业的投资价值。

从社会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经验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体育产业的未来必然会进入到蓬勃发展的阶段。她提到,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产业发展必然的结果,深入理解体育,充分认识体育产品是创新的前提。作为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有生力量,同学们应当学好经济学相关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对体育、体育产业的认识和理解,“玩”好体育,理解体育。
本次校友讲座增进了杰出校友与我院师生的交流,同学们对体育产业的当前发展有了深入了解,也对未来的专业学习和体育产业发展更有信心。